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新闻 >

【三下乡】暖心慰问老党员 革命薪火永相传

发布时间:2021-07-16 09:32   来源:网络    作者:admin

——长江师范学院三下乡志愿团开展慰问贫困老党员工作

(通讯员:袁虹 周小莉)“筚路蓝缕一百年,栉风沐雨忆初心。”回首建党百年之路,无数共产党员初心如炬、使命如一。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为更好地带领当代青年人挖掘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7月13日上午,长江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三下乡志愿团在院团委书记冉娟的带领下,前往涪陵区石龙乡断桥村对贫困老党员开展了慰问工作。

光荣在党六十余载

此次走访的主人公是一对老党员夫妻。其中一位是荣获了抗美援朝勋章和“光荣在党50年”纪念奖章的老战士夏发辉同志,他1932年出生于涪陵区石龙乡,1951年参军并参与抗美援朝战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共党员,1953年回到中国,1957年响应国家号召退伍返乡。另一位是同样获得了“光荣在党50年”纪念奖章的劳动模范韩素芳同志,她1933年出生,担任过妇女主任和敬老院院长,后来由党委书记和村委书记介绍入党,于1956年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先后两次被评为了劳动模范。



枪林弹雨中,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抗美援朝中国军人出国作战已经过去71年了,弹指一挥间,硝烟散去,诸多往事已湮灭在时间的长河里变成追忆,但志愿军敢拼、敢打、敢牺牲的精神却成为后人前进的不竭动力。回忆起那段参军作战的岁月,爷爷说,战争是艰苦而残酷的,吃不饱穿不暖是常有的事,但是他和队友同志们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革命意志,面对美国猛烈的炮火从未害怕过分毫。夏爷爷和战友们在作战过程中,除了要面临敌人炮火威胁,还需要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在那段时间中,人民志愿军住的是阴冷潮湿的地洞,吃的是野菜和树根,穿的是单薄的棉衣,身上长满了虱子,却没有多余的衣服来更换。另外,爷爷还提到,在行军途中,他和战友们的脚底由于不断地行走长满了水泡,水泡开始流黄水,迫不得已之下,只能将针穿过棉线,把棉线留在水泡里,引出黄水,避免脚发烂。艰难险阻挡不住志愿军们必胜的决心,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让他们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

“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这是总书记对奉献的深刻理解。被两次评为劳动模范的韩素芳,也是一名已经入党65年的党员模范。担任敬老院院长和妇女主任的那几年里,勤勉工作,虽然条件艰苦,但她始终坚守着为党为人民的一颗赤诚之心,敢于吃苦,甘于奉献。韩奶奶对志愿者们说:“共产党员要自力更生,要不怕吃苦,不拿党的一分一毫、一砖一瓦,坚持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决心。”她用时间证明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力量源泉,无私奉献、艰苦奋斗是共产党人鲜红的精神底色。



听党的话,跟着党走

“要听党的话,要跟党一致。”这是两位老党员同志向志愿者们重复最多的话。党龄六十余年的两位老人,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的信仰和使命,两个儿子也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选择了当兵入伍,成为了光荣的中国军人,继承了两位老人的革命精神。夏爷爷对志愿者们说:“你们要听党的话,要好好学习,要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要多读书,读好书,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用历史眼光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以真才实学服务人民,不断解决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难题。”当代青年要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秉承中华文化基因,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听党话,跟党走。



回首道不尽往事,言语诉不尽衷肠。在本次走访慰问老党员活动中,志愿者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当年无数的党员同志为了祖国建设和民族复兴,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奋斗精神。总书记说过:“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使当代中国青年必须和必将承担的重任。”志愿者们纷纷表示,我们要勇于担当这个时代赋予的历史责任,脚踏实地,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上一篇:华城投资开启P2F金融模式的新征程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
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