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具新闻影响力网站
欢迎投稿本网站
主页 > 文化 >

“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五)——《东北人物故事》连载

发布时间:2024-02-06 16:25   来源:网络    作者:yydsa

延续人世间崇尚的人文情怀,为断裂的传统回归展示共情的审美塑形。

这是我读完东北人物故事连载:“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四)后,又看到此文被《人民日报》网转发时编辑更换了直抵内心的标题巜谁说人走茶凉,他走了十几年茶仍然是热的》后,心被触碰。

这是一位网名叫秋天的知识女性写给我的感言。

他在跟贴中说:人走茶凉,是人间最常态,世人都习惯了这样对待与被对待。如果人走茶不凉,反倒是意外。为何人走了,茶有凉有不凉呢?

其实很简单。前者因功利关系和有用性而聚在一起,离开时功利关系解体,有用性消失,自然就散了。

这种关系最脆弱最普遍,人走茶凉便是常理之中了。后者不一样,功利关系和有用性只是其中一部分,基于现实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在这层关系之上,还有生命情感的注入,这是人走茶不凉的关键原因。

正如文中的主人公于海洋,他在其位时,不是把员工当成机器,而是和大家有福同享,平等互助。管理是有温度的,往来是走心的。

他不只是带领员工能好好工作赚钱养家,更重要的是他真正关心他们的冷暖,关心他们的喜怒哀乐,关心他们的未来与梦想,他让大家看到希望,看到不一样的明天。

即便种种原因,他在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履职,但他的心从未离开过那里。这种生命情感的注入,既稀缺又滋养人心。而作为员工,他们信任他、了解他、期盼他、也感恩他。

在大家的心里,他不在眼前,但却如从未离开。唯有注入生命情感的关系可以做到这样。同时,也最得人心。

老工人高广柱背来年货,他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给了于海洋。东西有价,但情谊无价;近百名员工的联名慰问信,里面有一颗颗火热的期盼的心。那是对于海洋的期盼,也是对未来的期盼;老工人张辅政回忆往昔的情景和夏玉杰对笔者说的话,让我们看到了于海洋心有大爱,也看到了员工对于海洋的感念。给予的人懂得,接受的人也懂得,这是双向奔赴的生命情感。若可实现,定会鼓舞更多的人,定会使顺锋获得更大的发展。

于海洋带病写了196副对联送给大家,他写的是对联么?不,那是爱、是暖、是祝福、是春天!是时光累积起来的厚重的情感!黄金不可买。

于海洋画画好、写字好,但这并不是他最大的才华。他最大的才华在于历尽沧桑,一路风尘雨雪之后,依然关怀天下、正面过往命运的内心治愈能力,这是别人学不来的才华。

于海洋作为企业的领导者,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这是人生修养的至高境界。而对于社会来说,这样品质的人应该有安放的位置,以利于更多的普通百姓。而且中国的企业那么多,若可以此为审美塑形,定会开启新的气象。经济上与精神境界上,都会有更大的提升……

“人走茶不凉”,是值得被捍卫的,这里有民族原生的弥足珍贵的骨血和灵魂,纯洁至深,是对人间温度的守护、是社会光明的闸门、是含着天性,健康,普世的氧离子……

这些话,让笔者感同身受。这里还有一种提醒,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人活下去多么渴望个体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无形藩篱围挡中的孤暗……只有感情的重量才会减轻活下去的重量。温暖的传递,是有时间刻度的驿站,新的开启就有吉祥的烛光闪现……

2024年1月30日的沈阳夜晚,是个飘着雪花的夜晚。那位在全国人民心里有崇高威望的老革命家的至亲,那位去年12月2日来到辽阳棉花堡,看望在那里住了30多年老党员老工人的老先生给我打来电话。

先生说:……“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从一到十四,我都看了,您实地采访,以真实客观的资料还原了历史,从路径上减少了人为铺设的障碍,使真相露出了水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先生说,我很关注这个事情,为人民服务是老一辈革命家一生的信念,我们这一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依靠工人阶级将工作干好,于海洋是个有承担的人。在工人眼里是个值得依靠的人,东北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

……

放下电话,已是九点十六分。

我站在窗前,窗外还在飘雪。我静静地遥望远方,大地一片洁白,耸立在洁白中的楼群里的万盏灯火。让我似乎看到每一盏灯光下,都有一个温暖的家。我相信每个家庭总会有一种如雪飘来的慰藉让一个人、或者是几个人面如花开……

因为这个世界,在许许多多人的心里,装着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别人,或者是不能用数字体现的另一个场域的群体。我真被先生感动了,让我看到了先生素心行走,把蕴含力量的烟火点燃……

在中国人最在意的春节越来越近的日子里,行走在路上的有很多很多的人都有一份牵挂、都愿意让社会变得更好的人。

这个世界最被人在乎的人,是面对遇到苦遇到难的人,能伸出的援手,同情怜悯别人的太不容易……

一个夜晚,66岁的原善医堂艾灸养生馆的戴哲,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我看了人民网发表的《谁说人走茶凉,他走了十几年茶还是热的》。很感动。我认识于海洋,是在十多年前的除夕之夜,我从养生馆出来,走到铁路文化宫前面,看到一个穿着城管服装的人喝斥一个卖梨的中年农民……

怎么还不走啊,不是告诉你了吗?

让我再买一会儿吧……

都这么晚了,今天是年三十,谁还能买啊?

………

中年农民瞅了一眼那辆老旧的“三驴嘣”上满满的一车犁和倦缩在车上的小孩子,无奈地说,……我也想早点回家,一天了也没卖多少。寻思带孩子来,在沈阳给孩子买一身衣服,买衣服的钱还没凑够……

这时一位路过的中年人问农民。

你家不在沈阳?

家在北镇。

天,这么冷,别把孩子冻坏了?

这一句话,让农民的鼻子酸了。

喃喃地说,不该带他来,让孩子跟着遭罪。

那中年人摘下自己头上的绒线帽,戴在孩子的头上。

说,你这梨多少钱一斤?

十元四斤。

还剩下多少斤?

还能有400多斤。

这些都给我留下吧。

那中年男人拿出2000块钱,塞到农民手里。

这,这太多了……

剩下的,给孩子买身衣服,今天别走了,带孩子住店吧。

………

农民眼里含泪了,喊了一声,小虎,下来,谢谢大叔……

孩子从车上蹦下了,抬起头看清了那个中年人的脸,摘下头上的绒帽深深地鞠躬后,说了句,这个帽子,你还要么?

送给你了。

太好了,我要送我爷爷……

为什么要送给爷爷?

他都83岁了,我爷爷每年都给我一百元压岁钱,我从来没有送给他过礼物,他没有帽子……

戴哲说,那一幕让我感动了。

他说,望着农民开着“三驴嘣”离开的背景……

中年人一脸凝重,自语,这么冷的天,要是妈妈,就不会带孩子来……

我对那位中年人说了句,也许,这孩子,没有妈妈?

他抬头相信地看着我,接着叹了口气,……太不容易了,要是往北镇走,得后半夜才能到家啊,太不容易了……我今天身上没带那么多钱……

我说,哥哥,你这话,把我电着了……

………

他瞅瞅我,又瞅瞅着地上五大袋子梨,兄弟,这梨怎么办?放在哪儿?你要是真电着了,最好帮我想想办法?

我说,大哥,我的养生馆就在这附近,信得过,这些梨就放在我哪……

戴哲对我说,就是那个寒冷的夜,缘分让我认识了一个善良的人,也知道了他的名字叫于海洋,是个民营企业家……

他说,从那以后,于海洋常常来我这做身体调理,他叫我戴老板,我知道他这是善良地抬举我,我比于海洋大,但我却叫他哥哥,我这是真情实感,是我对他为人的尊重。

还有一件小事,让我更加感受到了哥哥那发自内心的善良。

那是一个飘雪的傍晚,海洋哥走出养生馆,一只小白猫倦缩在路边,身上染着血,无力地叫唤,他立刻跑上前去,用手轻轻把小猫托起来,从地上的车辙看,是小猫躲在轿车下边避寒,车开走后碾断了它的两条腿……

你这附近有动物医院吗?

有,哥,你走吧,这事我去。

它多痛苦啊,不能等啊,走,你带我去。

我俩打车去了动物医院,手术和药,他花了两千多。

我还记得海洋哥把包扎好小白猫递到我手里,说,放在你那吧。

那只小白猫有灵性的眼睛瞅着海洋哥,轻轻地叫了一声,我看到小白猫眼里竟掉下一滴泪。

这从小白猫眼里流出的泪,让我震撼了。

我说,哥,你看,它舍不得你,掉泪了……

海洋哥轻轻地抚摸它的头,说了句,别哭,我明天来看你……

小白猫好像听懂了,扬起头,又掉了一滴泪。

那一刻,我眼里有泪了……

突然想起一句话:善德天知,万物懂情。

接着,他又给我讲了一个故事。

有一天,来了一个老人到我这养生馆做调理,他有肩周炎,我给做了按摩,又做了针灸。临走时,他说最近睡眠不好,我就又给他做了艾灸,不想过了一周,他说做艾灸的地方起了红点,这是过敏的现象。我就带老人去了七院进行了过敏的治疗。以为这事就过去了,不想过了三个月,老人的儿子来找我,说老人全身出现过敏性红斑,说治疗花了不少钱!提出让我赔偿三万块钱。其实过了三个月,老人又是过敏体质,这事已经与我无关了,而且提出这么多的赔偿,我就觉得委屈。

正好那天海洋哥也在做调理。

他就对老人的儿子说,……这哪,我是这里的患者,是个旁观者,我想说说我的看法,首先哪,做为儿女,看着老人有了病,除了孝心还花了钱,工资都不高,要一些赔偿可以理解。但,应该有个度,要换位思考,如果换成你,能不能接受对方提出三万块钱的要求?另外,三个月前在这里做艾灸,与老人今天病有多大的关联,这也需要有一个界定。人嘛,做任何事情都应该让对方理解和接受嘛。对于这个事,我提出一个和解的意见,不知你能不能接受?我哪,和戴老板关系挺好,我拿出一万块钱预付款给戴老板,让戴老板把这一万块钱给你,这样哪?咱们就把这个事情解决了,两好换一好……

………

戴哲和我说,康老师,这一万块,我多次给海洋哥,他都没收,不在钱多少?而是他为人处世给我的感染,我后来,遇到过好几个身体不好,又老保挺少的老人,我就不收费了。有一个河南农民工腰疼得干不了活,我给他针灸推拿一个月,治好了。他开资给我送来钱。我说,这个钱,我不要,回家给老婆孩子买点东西……

我为什么这样做?原因就是我自己愿意做一个有善心的好人了。

戴哲讲到这里,说,认识一个人,是缘分,认识一个有缘分又善良的人,是对自己身份的加持,灵魂的赋能,精神的滋润,德行的征服,濡染的修行。这是我和于海洋认识这么多年的感悟。已经装在我心里很久了,今天我终于有机会说出来……

戴哲的话,留给我的印象很深。

有人曾经问我,你不对这个社会有失望吗?

我说,有,但,希望大于失望。

他说,讲讲原因。

我说,我采访过许多人,有高官、有劳动模范、有教授、有军人、有产业工人、有私营老板、有来自偏远山区的农民工……他们真实的打动人心故事,常让我泪流满面,虽然他们是少数人,但有这些人在,就是社会的希望……

其中也包括于海洋,他并不是一个完人,但他身上的正气、清气、尤其是对生活中最不容易的人的态度和看到别人苦,生出慈悲心的故事,常常触碰我的泪囊……

2024年2月3日,我来到沈阳中医院去看望90岁的离休老干部(曾任沈阳市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牡丹江市纪委副书记)张志良。

在这之前,我看过老人的书,也看过老人年轻时的照片。

到了鲐背之年才气帅气犹然还在。

……谈话很随意。

我问,听说您年轻时爱好文学,又长的帅,有过浪漫的故事,可以讲给我听吗?

老人脸上浮现出陶醉在回忆里的微笑,说,她长得漂亮,认识她,是一个黄昏的遇见,这么美的一个人,就像西西里传说的玛莲娜……我也不简单呀,把她娶来了。她的名字也很好听,叫董艳丽。但她是大地主的女儿,组织上不同意啊。只好分开了……

我问,后来,您这个老伴后来生活得怎么样?

她呀,成分不好,和我分开后,也没嫁人,我也帮不了她,她慢慢就老了。我在东北经济报做秘书长时,于海洋是副秘书长,后来于海洋知道了这个事,那时他是富通的董事长,于海洋不仅每月拿出2000元给她做生活费,还经常派人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这个事我过了好几年才知道。

我就问于海洋,这个事,你怎么不告诉我。

于海洋说,我知道你也难,惦记她又帮不了她,我把这个事情担下来,我给她养老!

老人说,我这老伴2022年7月11日去世,她是1938年生的,活到了84岁,于海洋照顾了她20年,我这老伴临终前说,海洋这孩子照顾我,每月给我2000块钱,20年多少钱……我这手里还有四万七千块钱,把这钱给海洋,告诉这孩子,今生我不能报答了,来世我再报答……

老人最后说,你写于海洋的事情,我每期都看,我和于海洋一起工作的时间并不长,我对他的评价是两个字,一个是诚实,一个是心善,为什么这么讲,我给你举例子:我在国务院东北经济规划办管过一段经营,下边有几个经营部门就于海洋交钱多,赚来钱马上就交,有次一下就交了20万,很诚实没有私心。有一次,我和他去本溪向步云同志汇报工作,回来的路上,看见一辆拖拉机肇事掉沟里了,驾驶员满脸是血已经昏迷了,许多人瞅瞅就走了,怕沾包,他跳下去和司机杨旭就给送到附近的苏家屯医院,救了一条人命……

……我讲一点我自己的感受啊,我今年90岁,我年轻的时候,在市委组织部当过领导,考核提拔过不少干部,70岁之前,逢年过节还有人来看看我,过了70岁以后,除了组织派人来看我,以私人身份就没有了,于海洋不是我提拔的干部,却从我退休后,年年来看我。他指着床边的几盒水果说,这是今年于海洋给我送来的,还给我送来一个红包,我说不要,于海洋说我是老小孩,老小孩就是小孩,都要给红包,过年了要哄老小孩开心……

老人说到这里,一脸微笑,自言自语:返老还童,我,成了小孩啦……

我说,您多幸福啊。到了这个年纪还有朋友惦记着。

老人瞅着我,你说的对啊,很难得呀,人这一生有一个几十年都知冷知热的朋友就够了……

也许是沧桑,也许是感慨,也许是触碰到了自己内心的柔软,我看见老人眼角慢慢流出一滴泪……

就在小年这天晚上,一位操着大连口音的中年女性打通了我的手机,她说,我叫董洪梅,我是在人民网上看到你写的于海洋的文章,我也想讲讲他帮我妹看病的事,这是救人的恩情,不讲出来心里憋的慌……

她说事情发在疫情期间,我那时是给于叔家做家政保洁,有一天我正在和另一个保洁工擦玻璃,我妺给我打来电话, 我妹告诉我,说得了卵巢囊肿,肿瘤挺大,随时可能破裂出现大出血,当时我妹在上海,又赶上了疫情,根本住不上医院。我老家是普兰店,这事不敢告诉父母,但我认识谁呀?我当时就哭了,于叔知道这个事后,马上帮我妹联系了沈阳盛京医院,不但派司机接我妹,还让司机提前帮我妺付了一万块钱的住院押金。救了我妹一命 救了一个小家……  真的 , 我从来没遇见过这么好的人 ,我没文化 ,不太会表达……提起这事,我就特么想哭……于叔这人,是真的好人呀……

曾经在沈阳挺进浑南的战略布局中,从韩国、上海、香港引进130多亿投资,竖起了300多栋现代建筑,为美丽的浑南新区增添了浓重一笔的民营企业家孙凤祥看了“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四)后,由于在国外搞了一个占地228万平方米的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和另一个6.7万公顷,有中俄蒙三国加入的俄罗斯尼古拉国际商贸物流加工保税合作区的招商,特意让秘书把一纸用钢笔写的信送给我。

锦达兄好:先致敬礼!

这篇东北人物故事写的是多灾多难的于海洋,他被李文喜这些人坑坏了,他是最冤的。

于海洋这人是非常讲义气,心肠很热。朋友很多,是个好人。他遭受这些都是辽宁腐败分子李文喜为首的打击报复他抢夺属于于海洋的矿,他被押多年,能活到现在很不容易了。

我今天看到锦达老兄能写出来于海洋这篇文章,我感到非常高兴。把于海洋的冤案真相好好的写出来吧!这是新闻正义者的体现。因为我了解于海洋这人非常好。

我们都要为他说上几句正义的话,这才是社会的公道。于海洋1999年当浑南管委会副主任时,我是浑河堡村村长,与他多年打交道,于海洋是个好官,他不趋炎附势,做事公正,是个能干事,不怕事,能扛事的人。

当年新华社要在浑南建新闻媒体中心,设计都搞完了,黑社会刘涌要抢新华社这块地方建跑马场,那时刘涌势力很大,别人都不敢吱声,但于海洋给顶住了。刘涌就公开威胁他,说你他妈的,是不是活腻歪了?于海洋也告诉他,我不吃你这黑社会这一套,我就公开告诉你,我就是不同意!后来刘涌看硬的不行,就叫手下给于海洋送去二万块钱嘉阳超市的购物券,于海洋叫来办公室的干事,说,你明天给刘涌送回去。这个事不仅我知道,许多人都知道。

但他对底层有困难的人特别好,我们村有五户三代人住在一起的困难家庭,分到的动迀款有些少,他就对我说不要亏了这些困难户,我就从凤祥集团拿了60多万做了补贴。于海洋知道后打电话对我说,凤祥,你这事做的好,这是战略性补贴。我还问,怎么是战略性补贴?于海洋就笑,做好事有好报呗,大伙会继续选你当村长。

锦达兄,你也知道,我从监狱出来以后,啥也没有了,财产都叫别人瓜分了,我爱人方圆又得了癌症,那时候没有人搭理我呀,是于海洋出钱把方圆送到上海瑞金医院,他那时也是刚从看守所出来,也很难,却给我凑了一笔钱,方圆都流泪了。临走时我抱着于海洋失声痛哭……

锦达兄,你也写过我,我现在一读你写的那些文章我就流泪。是你写出了一种情,有一种力量。于海洋和我都是跟党走谢党恩的人。我们现在没有别的想法,就是想用还健康的身体,为国家和百姓再做些事情,盼着国家强大起来。

非常感谢锦达老兄拿起您那正义的笔写出了我们民营企业家的苦辣酸甜,写出我们这一代人老骥伏枥的心情。把辽宁这些被李文喜为首的罪人制造的冤案给他好好的写出来,还这些企业家公道,您辛苦了。预祝于海洋东北人故事这篇文章传遍全国。我和全国的好心人为您鼓掌!

支持者孙凤祥。

写于公元2024年1月3日

非到一定年龄才会明白,人的一生最重要是口碑,是口口相传带着时代特质烙印的记忆,人像是一滴水一粒沙可以瞬间沉默,但有关人品的细节却可以如水如山,凝重地长久留存。

好,是不会忘记的。这是中国人的心性和传统。

2024年元月一日,在原中央组织部长吕枫的家里,尽管老部长不在了,安徽省萧县的现任领导仍然来看望老部长的夫人,感谢老部长生前给予这个曾经贫困县的帮助,在诸多的支持里其中就有老部长叮嘱于海洋为萧县龙城西李山村建的一座桥……

偶然的是,于海洋也来看望老部长的夫人与萧县领导在老部长的家里相遇。

当老部长的夫人告诉萧县领导,于海洋是李山村建桥捐款单位的董事长时,互不相识的两个人激动地把手紧紧地握在一起……

笔者在沈阳富通房地产开发公司档案室找到了当年那封来自安徽萧县龙城镇政府的感谢信。(原文如下)

感谢信

辽宁省沈阳富通房地产开发公司于海洋经理并全体员工:

在榴花似火丹桂飘香的美好时节,谨写此信向于海洋经理及贵公司全体员工对安徽省萧县龙城镇李山村的无私援助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李山村地处萧县龙城西南4公里,四面环山,风景秀丽,是一个人口仅有千人的小山村,此村自古就有种植蔬菜的传统,是经过国家级鉴定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但由于道路、水利等基础设施较差,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在村民想方设法改善村庄面貌之时,沈阳富通房地产开发公司于海洋经理得此信息,及时捐助现金20万元用于李山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建桥1座,铺设村内水泥道路1400米,已全部竣工并投入使用。该项目的实施,不仅从根本上解决了该村的防洪排水和村民的出行问题,而且对发展李山村经济和村民致富奔小康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李山村百姓无不拍手赞扬,从心底充满感激。沈阳富通房地产开发公司是全国知名的大型企业,公司领导既树立大发展新理念,又秉承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衷心祝愿辽宁沈阳富通房地产开发公司兴旺发达,再创辉煌。同时诚邀于海洋经理来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萧县观光、考察,来龙城镇李山村做客。

安徽省萧县龙城镇人民政府

2010年8月20日

第二天,一同和于海洋去北京的副总齐锡良给我发来了于海洋与耄耋之年的老部长夫人、女儿的留影,还有于海洋返沈途中老部长女儿发给他的短信:

时间已经见证了这份真情!就让我们保持这份珍贵吧。

这两句话,希声形重,有一种扑面而来的朴素和本色。

在走向春节的脚步里,带着人走茶不凉的温暖。

当我写到这里时。我接到了顺锋矿老工人刘沭洁的电话,也让我沉进被温暖包围的海。

刘沐洁老人说,老康啊,你替我们老工人维护权益,费了不少心,快过年了,我有一个要求,请你来一趟灯塔,我请你上我家,喝一杯酒……你不要拒绝我,你若不来,不当面和你说说话,我会过不好这个年……

这话出自70多岁的老工人之口,我无法拒绝……

………

那是一个难忘的中午,土炕很热,菜也合口,老人不能喝酒,却启开了一瓶65度的白酒……

喝第一杯时,他说,你替我们说话,有人不高兴,为了你的安全,我今天谁也不找,但我们代表老工人们敬你第一杯酒,第二杯他自己干了,说,快过年了,敬给来看我们的周先生,他说,周先生是文质彬彬的人,但为了老百姓,但也是能挥剑除魔的人,因为他脸上有正气……第三杯,他又举杯喝了,说敬给于海洋,盼他早点回矿,让大家过上好日子……

饭后,他拉着我来到营城子钢厂那片已经被辽宁忠旺特种车辆制造有限公司盖上厂房的土地边上,指着远方说,当年,这是港商黄锦新买来准备将来建炼钢厂的地,产权是顺锋公司所有,2010年8月,灯塔市长隨显利找到董事长于海洋说,辽阳灯塔招商时,这块地方被辽化纤维厂看中了,让于海洋把这块地卖给辽化,并说,海洋啊,辽化有钱,在土地价格上,他们可以让步,成交后你个人也有奖励。

但海洋董事长说,这块地是个好地方,我有一个想法,把我沈阳富通房地产公司拉过来,先建一个占地5000平的“顺锋家园“首先把当年从兰花岭铅矿过来的工人,在1997年集资建房的87.6万,涉及146户的住房遗留问题解决了,然后再开发占地3000平的房子,解决企业中青年职工的住房问题,最后再开发5000平,把棉花堡的村屯改造做完。这样企业和政府都受益……

当时,隨显利市长说,海洋,你这个想法好,把这个事做成了,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又让政府的村屯改造计划变成了现实,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好主意。当时,工会主席董文富回来召开职工代表大会传达了这个事情,矿里职工都乐得蹦高了……

可后来,海洋董事长被人陷害了,如果他不被陷害,这块地就不会让忠旺集团拿走……

………

我俩站在寒风里,酒在血液里流淌,我遥望远方,心有热感。我对刘沐洁老人说,今天是立春,离春天不远了……

作者 康锦达


上一篇:第二届“机工大众好书”金齿轮奖十大好书正式发布!
下一篇:没有了

分享到:
0
最新资讯
阅读排行